| 當前位置:首頁 >> 江蘇沿海開發規劃 >> 正文 |
| 連云港:昂起沿海開發的龍頭 |
| 發布時間:2011-1-7 8:59:32 |
|
憑海聽潮,耳畔回響著科學發展的主旋律;馳目騁望,處處迸發著擁抱世界、海納百川的活力。 作為江蘇唯一的中國沿海12個樞紐港之一,連云港港正搶抓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這一重大機遇,奮力擔當,高昂起沿海開發的龍頭,開創出千帆競發的生動景象。 乘勢而進,把區位優勢化為競爭優勢,打開中國地理版圖,連云港港“溝通東西、連接南北”的戰略位置一目了然: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公路橫亙中國大陸東西,而連云港港是它的東端起點。新建成縱貫南北的沿海公路、同三高速公路和橫穿東西的連霍高速公路、隴海鐵路在連云港打了一個碩大的“中國結”。 對于這一自然稟賦造就的區位優勢,連云港市委常委、市港口管理局局長丁軍華這樣解讀:“連云港港不單是連云港自己的港口,更是中西部地區廣大腹地的港口。” 如何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?惟有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,走率先發展、科學發展之路。 2007年初,中央領導視察連云港時指出,“連云港的發展不僅要同蘇北的發展、江蘇的發展結合在一起,而且要放在連接南北、溝通東西的重要戰略位置來對待。”這一重要講話,鼓舞連云港港建設快馬加鞭。2009年6月,國務院正式將以連云港為龍頭的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。2010年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再次對連云港予以重任。 沿海開發,港口為重。連云港港,對接江蘇沿海開發,確立了做強江蘇第一港,擔當江蘇沿海地區發展龍頭的目標。“一體兩翼”新規劃前瞻性布局——連云港港將形成由灣內的連云港區,灣外北翼的贛榆、前三島港區和南翼的徐圩、灌河港區組成的總體格局。“提升主港,兩翼齊飛”,使連云港港振翅高飛,早日成為以集裝箱為優先的億噸大港,帶動區域共同發展的組合大港,上海和青島之間最重要的干線大港。 “十一五”期間, 190億元的大手筆提升了港口的基礎設施水平。2009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.14億噸、集裝箱運量再超300萬標箱,集裝箱吞吐量位列全國港口第9位。 如果說, 做強物流,“億噸大港”雄起“黃金海岸” 研判港口的競爭力,關鍵看物流。做強物流,做“大物流”,是連云港港的精耕細作的核心追求。 航道等級越來越高——連云港航道已經達到15萬噸級,可接進世界最大集裝箱船和20萬噸級滿載礦石船。與此同時,為順應船舶大型化趨勢及與大型石化基地、鋼鐵產業發展相配套,30萬噸級航道業已開工建設。 碼頭泊位越來越大——截至目前,擁有生產性泊位44個,最大泊位30萬噸級,總設計能力9000萬噸以上,其中集裝箱近300萬標箱。 航線航班越來越密——現辟有包括美西、地中海、歐洲等干線在內的約50條集裝箱航線,月航班約300班次;開通了直達韓國仁川、平澤2條客貨班輪航線;開通了至美國、東南亞等9條雜貨班輪航線,業務覆蓋全球五大洲。 集疏通道越來越暢——開通了至鄭州、西安、成都、阿拉山口、西寧等多條國內五定班列和至阿拉木圖國際五定班列;配套東隴海鐵路站場和電氣化改造,港內可接進5000噸大列,電力機車也可直接進入港區;疏港專用通道連接外圍高速;連云港內河疏港通道連接通榆運河、京杭運河、長江干道等水系,實現海、河、江聯運。 “吞”“吐”皆從容。如今,連云港港吞吐量中60%的貨物來自中西部地區,外貿吞吐量占港口總量的60%以上,比重位于沿海主要港口前列。今年裝車疏運貨物連續4次刷新紀錄,最高日裝車疏運貨物達到2100車,位居全國沿海港口第二位。 轉型升級,加快構建大陸橋國際航運中心 沿海開發一年來,連云港港口生產節節攀升,2009年吞吐量完成1.14億噸,以13%的增幅在全國沿海港口中名列三甲。然而,對于銳意進取的連云港港來說,這只是一個新起點。 乘沿海開發之勢,連云港港提出了構建大陸橋國際航運中心的新建設目標:2015年貨物吞吐量確保超過2億噸、集裝箱吞吐量力爭達到800萬標箱;到2020年,貨物吞吐量超過3億噸、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。 從大港到國際性航運中心,這一角色之變,意味著什么? 更好地服務于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。鐵路運輸是港口集疏運系統的重中之重。集團緊緊抓住鐵路增運、港口上量的同一目標,爭取國鐵的更多支持,以“鐵流”吸引“貨流”、以疏運帶動貨源集聚。“構建以港口為核心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,全力加快公、鐵、水、空、管立體疏港體系的構建,切實拓展港口發展空間。”連云港港口集團董事長俞向陽坦言。 更好地服務于腹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。2010年5月,由省政府組織的連云港服務中西部發展代表團,向中西部三省一區推介連云港港,“這是中西部地區最為便捷的出海口岸”得到了廣泛認同與強烈反響。港口加強與信達、中海、中遠、現代貨箱等大型企業的項目合作,與中石化、中化化肥合資建設碼頭,與陜西煤化、山西焦煤、中糧等企業打造大宗物資中轉配送基地,輻射力日益凸顯。樞紐大港建設、物流體系提升、口岸環境營造、航運要素集聚、金融服務支撐、臨港產業發展……大陸橋國際性航運中心的英姿,正漸行漸近。 |



